脫皮芝麻廠家 由于脫皮芝麻(水洗芝麻)原料-白芝麻種皮或角質層中纖維和草酸鹽含量(2%~3%草酸鈣螯合物)較高,使得其油和粕的色澤加深,餅粕呈苦味,這樣的餅粕不能作為人類或其他單胃動物的蛋白質資源,只能用作牛的飼料或肥料。因此,芝麻作為食品或芝麻餅粕作為人類蛋白質資源利用時,通常要求脫皮。
現(xiàn)代的芝麻脫皮水洗工藝在工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進。
1.浸泡工序
浸泡的目的是使芝麻皮層吸水膨脹,利于從仁上剝離。本項目采用堿水溶液,在一定溫度下浸泡芝麻原料,加快了水對芝麻皮層的滲透速率,使浸泡時間從原來的2h—4h,減少到0.5左右,縮短了生產(chǎn)周期。同時,堿性浸泡液鈍化了芝麻皮層中的色素成分,保證了芝麻仁的白度。
2.脫皮工序
常用的圓盤式和螺旋式脫皮機生產(chǎn)效率較高,但缺點是芝麻在強烈的機械摩擦下,極易受損傷,造成芝麻仁的破碎率高。同時,由于接觸時間短及設備中存在死角,少量芝麻無法脫皮,致使成品的脫皮率達不到100%。本項目采用立筒式脫皮機,使芝麻在容器中作相對運動,利用芝麻與芝麻之間的柔和摩擦,脫去皮層,克服了上述不足。
3.皮仁分離工序
該工序是芝麻仁生產(chǎn)的重中之重,關系到成品的得率。通常是將皮仁混合物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,利用皮和仁浮力的不同,采用人工漂撇的方式,將浮在上面的芝麻皮層撈去。但由于芝麻皮和仁依靠浮力分離不徹 底,往往造成皮中含仁和仁中含皮高,即成品芝麻仁的得率低而粘皮率高。本項目放棄了依靠浮力分離芝麻皮和仁的思路,采用了利用幾何尺寸不同分離芝麻皮和仁的原理,研究開發(fā)出下沉式芝麻皮仁自動分離設備和工藝。即采用很好的浸泡工藝使芝麻皮軟化,脫皮時使芝麻皮破碎度增加而不影響芝麻仁的完好度,再利用芝麻皮小于芝麻仁的體積差別,在下沉式芝麻皮仁自動分離機中,利用水流將芝麻皮帶走而芝麻仁被截留,從而達到芝麻皮仁分離的目的。該工藝大大減少了工人勞動強度,成品得率接近理論值。本工序采用單箱式沸騰烘干設備,使芝麻仁在熱氣流中處于飄浮狀,并互相摩擦拋光,減少了成品的粘皮率,提高了成品的光潔度,克服了常用的流化床烘干方式中產(chǎn)品顏色發(fā)黃、無光澤、粘皮率高等缺點。
現(xiàn)在脫皮芝麻(水洗芝麻)還沒有一個統(tǒng)一的生產(chǎn)標準。脫皮芝麻(也被稱為“水洗芝麻”)的等級主要還是通過產(chǎn)地、外觀、純質率水份、雜質等來區(qū)分。